課室觀察記錄與反思
第一次 2018/11/23
14:15-15:00
一、觀課教師:彰化縣 永靖國中 施玫菁老師
二、觀察班級:204
三、教學單元:第八課《麥帥為子祈禱文》麥克阿瑟 著 吳奚真譯
教學內容概要
一、教學知識、概念內容
麥克阿瑟曾擔任總司令一職,人稱麥帥,為子祈禱是為兒子向主禱告,藉以傳達對兒子的期望和期許。全文主旨在訓勉兒子,逐一提示人生應有的正確態度和修養,並表達深切的期許。
二、教學活動規劃
本篇課文為外國翻譯作品,有較多拗口的文字和用法,光閱讀文章會有點難以理解,因此施玫菁老師與相關科目的同事討論教法,合編出一份講義搭配著課文使用。老師先帶著學生閱讀一遍課文並大概講述和分析不同的文化、宗教的祈禱方式。再來,利用自編講義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自編講義是以問答題和配合題組成,將課文的文句以配合題的方式逐一分析,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做練習,一邊講解一邊讓他們了解較難的宗教觀。
三、教學之評量方式
藉由學生做題過程是否配對正確中確認學生是否真的理解了,並挑出學生錯誤較多的題目再進行講解或再講一次,加深學生的印象並促進理解。
四、教具或媒體應用
以自編講義進行上課,搭配課文,親自講解。
與施玫菁老師的合照
第二次 2018/11/30
13:00-15:00
一、觀課教師:國立溪湖高級中學 黃俊龍老師
二、觀察班級:305
三、教學單元:第一節:學測作文教學
第二節:「成」「龍」對談
教學內容概要
一、教學知識、概念內容
學測的作文經過多次的改變,增加了許多難度,文章的長度變的更長,但作答的時間並沒有增加,因此老師要提前訓練學生對於作文的作答方向和文章的理解,讓學生能了解學測作文的作答方式和時間的掌控。
二、教學活動規劃
第一節:
文章的理解和要傳達給學生的道理到底是什麼?學生是否能在短時間內閱讀完文章並掌握到其重點,平常對文章閱讀的理解和文字的熟悉就顯得相當重要,因此老師發下一篇文章讓學生們閱讀,並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們發表他們對於此篇文章的主旨及其主要的內容摘要,以問答的方式讓學生們去思考,他們閱讀文章後的掌握的方向是否正確。並藉由此篇文章的引申,自訂題目,書寫一篇與此篇文章相關的一篇作文,而此作文為此堂課的課後作業。
第二節:
「成」「龍」對談,「成」是取自我的姓,而「龍」是取自老師名字的最後一個字。老師要求我上台與學生們分享上了大學後的心境和體悟,以老師向我提出問題而我回答的方式進行。
三、教學之評量方式
藉由小組討論之學生的發表,了解學生對於文章的理解方向與觀點,若與主旨偏離太遠,會以引導問答的方式引導他們到正確的方向。課後藉由學生們所上繳的作文,了解到他們對於學測作文作答的掌握,統整出學生們尚未掌握的方向,於下堂課做加強講解。
四、教具或媒體應用
以自己蒐集的文章來進行閱讀,親自講授並引導他們思考。
「成」「龍」對談的過程照片
省思
再次坐在中學的課堂中,再次聆聽老師的上課內容,但這次的感覺跟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我的角色是學生,只需要聽懂老師在教什麼和理解就好,從來不會觀察老師是用什麼方式讓我們能理解,是用什麼方法讓我們集中注意力並能清楚的理解老師所教授的內容,而這次,我開始觀察起老師的教學方式了。同樣是坐在課堂後面,腦袋想的不是吸收知識而是老師的教學方式,而換成是我,該怎麼做?
自從修了教育學程,對於老師們的教學方式就有了興趣,每個老師使用的方式都不同,他們的方式是怎麼讓學生能清楚的理解課程內容,成為我觀課的首要重點。我分別選擇國中和高中各一次的觀課,藉以比較兩者的教學方式和教導學生的方法。
在永靖國中的觀課,老師使用的是自編的講義。我於課後詢問老師是怎麼編出這份講義,老師說她是自己先備課,消化教材,並藉由平常的教學狀況,掌握學生的程度而設計出適合學生的程度的講義,因符合他們的程度才能讓他們更快理解也更容易掌握。我發現老師是用引導問答的方式在帶領學生做講義上的配合題,一邊解釋課文的文句,一邊問學生為什麼這句是這樣解讀的,而學生藉由老師的問題引導,進行思考,最後理解。這種引導問答的方式是一種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利的一種方式,在國中生的這個年紀,注意力很容應不集中,老師會藉由問學生問題的方式,讓他們需要隨時注意著老師,不然會有答不出來的狀況。再者,老師的講義是配合題,配合題的感覺和配對遊戲有點像,老師藉由類似遊戲的配合題,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有種邊玩邊學的感覺,我發現這樣也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且更能投入。在國中的階段,老師是以有趣、好玩的方式帶領著學生來學習,讓學生們能更投入且更集中。
在溪湖高中的觀課,我發現和國中的教學風格有明顯的不同,高中生較少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分心的狀況,老師上起課來也不需要管理班上的秩序,我想是高中生已經有足夠的自制力。老師在教導學生學測作文,作文畢竟是一種較為抽象的事物,需要學生自己想過並理解,才真的能有效果,所以老師用的是引導思考的方式,帶著學生去思考,再透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彼此討論的過程中去發現自己並未發現到的思考方向。而因為老師是教導學生要如何去做答學測的作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導更多的是方法,並藉由課堂作業的作文實作,讓學生實際操作,更能掌握到老師於上課中教授的內容。在高中階段,老師是以引導思考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課程內容,藉此訓練學生獨立的思考,讓學生能更加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於第二節課,老師要求我上台和學生們分享,上大學後的心境和體悟,而這和觀課時的感覺不一樣了。坐在台下和站在台上,不論心境或是感受都是完全不同的。當我拿起麥克風,我感覺到我的聲音發不出來,手也微微地顫抖,那麼多學生看著我,我要怎麼做?這也許就是未來我站在講台上的樣子吧?還好,在和老師的對談中,我找到了自在和自信,更能侃侃而談。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要求,當下的我是錯愕和不敢上台,但我的老師鼓勵我試試看,沒有試過怎麼會知道自己做不到。因此我真的很感謝我的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讓我上台講話,因為這次經驗,讓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仍然不足,還有許多需要加強與改進的地方,像是口條、表達等等,這都是關係到未來的教課,因此我要更努力的去改進我的缺點。我想這是一個得來不易的機會,是別人不一定能經歷到的,因此我更加的珍惜。
經過這兩次的觀課,國中和高中的課堂感覺和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差別,我想應該是在於學生的年紀和成長,針對不同的年齡層的學生會有不一樣的教學方式。但兩者的共同點都在於要怎麼讓學生能更清楚的掌握到課程內容,要使用什麼方法都是國高中都重視的地方。
這兩次的觀課過程中,我也會在腦中試著想像,我如現在是我站在台上,我會怎麼做?在一邊觀看的過程中,一邊在腦中模擬著當老師的練習,這是在學習當一個老師的一個好方法。我也因為這兩次觀課的經驗,發覺自己的不足,因此我也要在往後修習師培課程的過程中,改善我的缺點,讓我自己能成為一個更好的老師。